欢迎光临大为书画网    今天是: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   
大为书画网
艺术动态
返回上页
您当前的位置:大为书画网首页 -> 艺术动态 -> 查阅
李桂泱:笔韵丰赡 山河万象


来源:无    浏览次数:3764    日期:2021/11/22

 

编辑:大为书画网

        李桂泱,号开山工、苦吟斋主,1946年1月出生,河南省许昌市人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,河北省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。
        作品《自有天地在人间》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,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;《好山好水好人家》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,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;《秦时明月汉时关》获中国•日本美术交流90周年展银奖;《黄土魂》入选全国建党七十周年美展,获山西省美展一等奖,《路漫漫》获全国铁路美展一等奖,《信天游》等三幅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新人新作展,《一方黄土一方日月》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展佳作奖,《日头从坡上走过》获全国首届山水画金奖,《多情谁似塬上秋》获时代风采全国写生画展佳作奖,《晚秋》入选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,《古风依旧》等八幅作品入选全国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流动的线条是中国绘画笔墨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,其缩聚做点、阔展为面,绵延伸展、水墨氤氲,浑厚如“绵裹铁”,凝实似“锥画沙”,可谓内蕴丰富、变化万千,笔写万象、纵横无极,造就了国画历史长河上一幅幅经典的丹青佳构。在对国画笔墨语言驭笔用“线”上,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桂泱先生,显然是一位高手。笔者以成功美术馆馆藏李桂泱先生作品《放眼古塬梦秋声》《春风不改旧时波》等为研究对象,再作“温故”探究,又有新的体悟发现。认为其画面中笔线“艺象”所呈现的徐疾之动,浓淡之色,长短之形,粗细之貌,枯润之神,劲健、婉转之态,交错衔接、排列组合,成就了其体涉南北、取象朝暮、涵盖四时的山水绘画艺术宏大叙事。
       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,往往笔随心运、墨落纸上,或刚或柔具象为画面客观线条呈现而气象万千。这种流动变化着的画面构成诸元,呈现于李桂泱先生的画作中有了“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”(南朝王微《叙画》)的丰富内涵和广博的概括力。如桂泱先生以黄土塬野、雪后初霁之景为对象的《天高云淡》,画家以浓淡不一、绵延扩展且富于体积的水墨泼染,造形丘峦层叠之形;用水墨互“破”之法,分际山梁、塬峁远近呼应、高低掩映、峰峦叠嶂之貌。这种充盈的“水法”晕墨,与笔之侧锋铺染的碰撞中,生生的雪落山塬生动自然,呈现于观者面前。可见画家在继承国画笔墨语言流动、变化基本法则上,立足黄土高原、特定时节的客观山水独特地貌、形质考量,继而艺术再造的审美创见性。
        再有《雪塬图》《雪中行》等表现寒塬“雪景”作品,亦有相近的笔墨语言构成。而在图示布陈上又有远山造形的块面状水墨形态,与近景苍拙树木枝干、黄土沟坎肌理的线性笔墨形成鲜明对比;将点缀沟壑梁峁间的牧羊,置陈于苍茫恢弘的天地气象,赋予画面开阔、旷凉、厚重的画面意境。
        国人常言:“书画同源”,中国书法的“书写性”也是中国绘画笔墨语言的重要特征。唐代大书法家张彦远曾以陆探微、张僧繇、吴道子等画史名家作举,言曰:“书画用笔同法矣”。李桂泱先生山水绘画中,对于这种毛笔书写带来的提按勾斫之法,亦有很深的研究与画面创作实践表现。如《暮归》《放眼古塬梦秋声》《大河春秋》等表现黄土、黄河四时、朝暮之景的画作。其间纵横沟壑、窑洞院落、交错田畴、荒塬寒树、洄环水波、点皴柴草不一而足,或宏大肃穆、庄严巍峨,或婉转恣意、连绵不绝,意写传神、气象各异。而这种不同的“笔象”“艺态”的呈现,完全得益于画家对书法用笔,点曳斫拂、“七笔”“八法”深入掌握和娴熟运用。
        又笔绝不断、起伏成实、生死刚正、画迹不败,笔之筋、肉、骨、气四势俱彰,媾和生发而见《放眼古塬梦秋声》天地同节、苍莽沉郁之象,《大河春秋》黄河滔滔、山河亘古之史,《暮归》线面交织、虚实相生之理,以及《春风不改旧时波》之山水空净、画面悠远之境。其间点、线、面之皴擦,宜古宜今继承中又有画家主观审美的思想融参,亦见与“书”之章法、体例相契之处。如画中以“解索皴”之意,造形的树木干枝虬结、水纹波形流动,其状如“篆”;取“米点皴”神韵,绘写的田野稼穑、土坎柴根凝而有力,其情似“楷”;斧劈、折带,皴擦的黄土山峦体积、沟坎形状,其貌存书法出锋、退笔之态,还有流云映衬、山峦荫翳之处,其笔墨枯润浓淡,尤见书之“飞白”、“涨墨”法。以上剖析,足见李桂泱先生的山水绘画笔墨语言,与“书”同源、同节、同律,及其带来的风神超逸、技近乎道的高妙笔墨审美内涵。
        李桂泱先生山水绘画线性笔墨,由“沉吟铺辞”的逻辑,走向“怊怅抒情”艺术,所呈现的笔韵丰赡之姿,意气骏爽动人之貌,还在于画家对不同山水自然及其特征的精准把握,和“应物象形”上。
        譬如以江南水乡之景为画面客体对象的创作《绿遍江南春归时》,以“春”之时令为主题的《春水春山春无极》,关注黄土塬野村落的画作《一方水土》,“取象”黄土山野朝暮之景的《暮霭》,还有前文提及画雪景的《雪塬图》,表现黄河两岸山水自然和人民生活的《大河春秋》等等。如此丰富的画面对象题材,如此纷杂的山水自然观照,带给观者“心灵映射万象,代山川而言”的生命心象呈现,也还得益于画家青少年时期就进入铁路系统工作,碾转于内蒙、东北、京郊、晋、冀、鲁、豫、川陕的师造化、法自然,遍历南北大好山水的“澄怀味象”。
        李桂泱先生三四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写生,直面自然山水的贴近观察、目识手记、心追神往,使其既不迷失于古人浩瀚的“笔墨技法海洋”之中,又于真实自然生活的笔墨创作实践中,师法古人又坚定个性,弃其糟粕、凝萃精神。“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,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”(李可染语)遍览名家而舍形取意,形成了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的笔墨审美内涵。如《暮霭》《信天游》中,画家将这线写纵逸、伸缩的国画笔墨语言空间变化本质发挥到了极致,使其线条的语言在他的画面中更为自由、灵活,更富生命力。点线积累、密集通透,构成组合树木、窑洞、房舍、牧归,其线的组合带给读者厚实却又透彻,专注黄土却又不显单薄的特征。而其对黄土大地的厚实特征呈现上,线条纵向伸缩形成大量的浓淡墨块、色块并线状平行相叠,又在交错排布中疏密相当形成留白,以其不专一家、不落成法、不拘一格的综合性墨法特征,构成其独创的“黄土”笔墨皴法的样式。同时也赋予了黄土大地浓重的历史感、沧桑感与厚重感。
        如此看来,李桂泱先生于这不同题材上呈现的宏大叙事,和寄情山水、神游天地的宇宙生命关注,其所反映的正是中国山水绘画传承千百年的“天人合一”精神,是画即是道“含道映物”而“与道同机”的哲学审美核心。是画家与自然,观者与画作之间,建立起的“乾坤万里眼,时序百年心”般的精神交互,遨游于天地之间、不羁于时空束缚的自由精神状态,也正是国画山水蕴藏最为奥妙之处,是神游宇宙、万物同律的空灵之境。


来源:兰州成功美术馆


 
网站首页  |  艺术动态  |   书画名家  |   网上画廊  |   陇原书画  |   书画评论  |   名家访谈  |   创作心得  |   视频之窗  |  
Copyright © 2005-2020 大为书画网 (www.gsdwhm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
业务热线:18893142737  13893239127  邮箱:gsdwhm@163.com
地址:兰市州安宁中兴小区7-6-3   建议使用1920*1080分辩率
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大为书画网  最终解释权归大为书画网所有
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:陇ICP备13000632号-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910号